易读
|
杂谈
|
舞文
|
鬼话
|
情感
|
同行
|
奇幻
|
商道
|
军事
|
历史
|
全集
|
全部
|
排行榜
|
精品推荐
凶猛唐朝
作者:
九月长林
日期:2017-06-21 09:31:29
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王朝,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。短命的有秦、隋;按上下集播放,并且下集的国土扯掉了近一半有晋、宋。排除异族统治阶层的元、清后,一集演完,稳定过百年的大一统汉人王朝,仅仅剩下汉、唐、明。这三个王朝唯有唐朝开疆拓土最广,文治武功最盛,那几乎是汉人此后,再也没有达到的顶峰。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唐朝太过“凶猛”,近三百年的立国中,它的前一百三十多年,都在不停的对外扩张,而这个时间,很多王朝都换了好几茬。
是什么支撑这个王朝的如此?这个王朝又是怎么形成?它又经历了什么?
往下看。
一、将门虎子
1、起源
将军用左手撑住弓柄,右手快速从箭囊里抽出箭矢,将箭尾搭在弓弦上,右手向后拉动,弓柄发出“吱吱”的声音,右手每向后拉一点,“吱吱”声便越大。绷紧的弓弦,拉到了将军手臂打开的最大程度,让人担心,他再多拉一点,弓柄便会折断。
将军极力控制呼吸,但箭头还是随着胸腔的微微起伏而轻微的晃动,箭头反射出森冷的银白色光芒,像扁平的带鱼的头,急不可耐的想要一口咬住的它的目标。
将军的左眼微闭,右眼顺着箭尾、箭杆、箭头和射向的目标瞄去,右眼迸发出火星子一样力量。咬紧的牙齿,让腮帮子的肌肉绷的紧紧,连嘴唇也用力的包住牙齿,太阳穴的青筋也跟着愤怒的暴起。
那么一刻,他松开手指捏紧的箭尾,失去外在束缚压制的弓柄,急切的想恢复原样,瞬间将所有的力量,传到紧紧扯动它的弓弦,弓弦由箭尾顶住的锐角,在眨眼之间,向着平角变换,变化之间,弓弦猛的一顶箭尾,箭羽也因为迅猛的外力,羽毛末梢向后猛斜。
怒吼的箭矢像推动的火箭,载动着锋利无比、寒光闪闪的箭头,越过双方格斗的士兵、长枪林立的守卫,急不可耐的猛咬那人的上臂,箭头撕裂了肌肉,直到它的推力被肌肉阻挡的消耗殆尽,箭头才不甘心的停了下来。中箭的人身子猛的一震,张嘴痛叫起来。射进去的箭矢,在那人上臂外面,翘起高高的箭杆。鲜血像是厌恶箭头这个异物的入侵,纷纷向外逃逸,却被衣裳裹住,但血很快就把衣裳浸透,黏稠如丝的滴落在地上。
旁边的侍卫慌忙围过来,帮着那人拔箭包扎,其他的人则警觉的看着四周,拔刀向外,在那人周围形成一个保护圈。
追击敌人的骑兵,回望那人周围乱成一团,无心再顾逃跑的敌人,急忙勒转马头回撤,
日期:2017-06-21 13:29:12
返身奋勇杀退乘與旁边的敌人。而射箭的将军,看见诱使追兵撤退的目的达到,便带兵退了回去。
弯弓者,是北周的将军--李暋�
中箭者,是北齐的皇帝--高洋。
此战,李暽渲懈哐螅认卤蛔飞钡谋敝芑实邸�
李暎残砟悴磺宄懈龃竺ΧΧ樱翘瞥目实�--李渊。
总有比爹厉害的儿子,当然,这也需要李渊,站在老子的肩膀上,才能爬的更高,走的更远。
李曉诒敝苁保僦潦讨校ㄕ考陡刹浚⒎饩籼乒顣也只能算是有出息的官二代。真正为老李家打下根基的,为第一代的李虎,他一刀一枪的血拼,最后升至西魏的柱国大将军,这已经是当时的最高军职了。
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,介绍主角吧。
李渊,曾用名大野渊(鲜卑名),产地位于陇西成纪(今甘肃秦安),生产日期为北周天和元年(566年),李渊来到这个世界时,比较老实,既无祥瑞,也没五光十色笼罩他家,这说明他的出生,在历代开国皇帝以来,最符合科学规律。
572年,他七岁的时候,李曀懒耍∑ê⒗钤ǎ籼乒�
同年,堪称皇帝杀手的北周权臣宇文护,连杀三任皇帝后,他可能打算四连杀、五连杀,可惜当时的二十九岁的皇帝宇文邕(yōng),没有给他这个机会,毕竟谁也不想拿自己的命,成就别人的吉尼斯纪录。那么就必须让这个喜欢挑战纪录的老头子消失。
计谋酝酿了太久,但实施起来太过简单,连起伏、交替的惊险情节都没有。
也就那么一下子。
宇文邕假装请求堂兄宇文护,朗诵禁酒令《酒诰》,以劝嗜酒如命的皇太后戒酒。
显然,这是让宇文护,承担宇文家族长的角色,规正族风,也在情理之中。宇文护也为自己的地位骄傲起来,露出了欣快的眼光,环视天下之内,有资格规劝皇太后,除了他,还能有谁。
宇文护拿着宦官呈上来的《酒诰》,他每多展开一寸书卷,便觉得自己威严又增加了一分,那似乎不是一卷书,而是他过往的功绩薄,写着他做出的骄人贡献,显示出他在这个国家中举足轻重的地位,这些,都足以压倒全天下所有人。
他清了清嗓子,肚子慢慢的收紧,像是有一股气流自丹田慢慢聚集到胸腔,向上冲出喉咙,破嗓而出。他希望自己宏亮的声音,击破殿堂里的每个角落,最好传到国土的任何一处,
让天下人知道,他在这个国家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。
日期:2017-06-21 19:03:08
“王若曰:“明大命于妹邦。乃穆考文王,肇国在西土。厥诰毖庶邦...”宇文护朗诵起来。
坐在宇文护前面的皇太后,长袖内的手心,浸出了汗,她的双手用力握成拳头,仿佛只有这样,才能让她控制住内心的恐惧、不安,才能让她坦然如平时一样,露出礼节性的微笑。
她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在躯体矛盾之中,竭力保持一种激烈碰撞的平衡,而不能让那颗“砰砰”跳的心脏,告诉宇文护,老娘快要吓死了。
皇太后作为参与者,她清楚,今天将会发生什么,失败了又意味着什么后果。
宇文护向着皇太后抑扬顿挫的朗诵,兴高采烈的朗诵,满面春风的朗诵。
在宇文护的背后,宇文邕阴着脸,盯着宇文护的后脑勺,寻找着后脑勺最薄弱的地方。宇文邕,似乎在等待着宇文护朗诵声到动情的忘我高丨潮丨,仿佛那一刻宇文邕发出的重击,与的宇文护动情朗诵声音,才能形成绝妙的交替双重奏- -宇文邕要在宇文护最得意的一刻,当头一棒,将宇文护在天堂的遨游中击毁,然后坠落到地狱的深渊里。
宇文护攥紧了玉珽(玉制手板,相当于石块),他努力抑制住翻江倒海的内心,耐心的等待。突然,他右手高高举起玉珽,那一刻他的心里有如升起滔天的巨浪,浪潮越升越高,遮住了天空,挡住了太阳,然后他一挥手,像是是发布命令,大浪向着宇文护这个渺小而又无助的小黑点扑去。
随着宇文邕右手猛的下沉,带起的衣袖乎乎生风,对着目标--宇文护的后脑勺,奋力的砸了下去。
“咚”!
一记闷响,在宇文邕心里却如惊天的雷声一样。
宇文护受到遮天浪潮的吞噬,小黑点不见了踪影。
用力过猛的宇文邕,青筋暴起,满脸通红,大口的喘着气。
六十岁的宇文护,受到突如其来重击,他的身体像一根失去手扶的直立木杆,身体垂直僵硬的倒在地上。他的大脑一片空白,头上阵痛不已,本能的呻*起来。
很快,呻*声也没有了。
宇文邕让宦官何泉上前,将趴在地上的宇文护,补刀砍死。
何泉惊慌的看着此前满朝威风的宇文护,趴在地上。这个场景,何泉从未想象过,他还处在适应之中。
但他还是下意识服从皇帝的命令,哆哆嗦嗦的举起长刀,脑门上的黄豆般的汗珠,暴露了他还没有克服对宇文护的恐惧。他双眼盯着宇文护要害,颤抖的手连续几次挥动,都没能砍中致命之处,但每次“脱靶”都迎来宇文护更大声痛叫,如此大的声音,吓的何泉每次落刀时候,几乎同时闭上眼睛,仿佛闭上眼睛才能阻挡那声音。
这让砍人的和被砍的,都极为痛苦。
躲在一旁的宇文邕的同母弟宇文直,再也看不下去何泉的窝囊之举,从幕后冲出来,推开何泉,操起刀子,上前戳死了宇文护。然后分遣亲信,并宇文护诸子一概屠戮。
日期:2017-06-22 09:47:30
开何泉,操起刀子,上前戳死了宇文护。然后分遣亲信,并宇文护诸子一概屠戮。
十二年唯唯诺诺,十二年的小心翼翼,十二年的低声下气,在今天结束吧,我可以按照我的想法,让世界变的更好,而不再看你的脸色,不再忧心忡忡被你杀死,不再做你的傀儡。
我,就是我。
变
大权若在手,清风满天下。这才是宇文邕想做的。有心机能隐忍的,明明心里是爷,却能装出孙子相的人,一般智商、情商都比较高,不会被那份人本能的自大,带到不知天高地厚的云端上,看似光芒万丈,但云散之后,跌下来往往是脑浆子满地。面对曾经飞扬跋扈的宇文护,宇文邕选择接受现实,屈身等待那个机会。
无数个黑夜宇文邕都在思考、观察,如何挑选盟友,如何万无一失的处死宇文护,打败他之后国家怎么处理?
难道只是将这个国家治理好就满足了吗?
不,我要的是天下,而不是偏安一隅的大周。
所谓:
英雄常有吞天志,不愿安居在一方。
无畏行途难与苦,只求四海同车书。
无论理想多么伟大,现在的宇文邕要做到大力恢复生产,为统一中国的宏伟理想,储备粮食,积聚武器,训练士卒。
所有的一切,都要一步步来。
大周完全被纳入到宇文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之中,治理的井井有条、蒸蒸日上。
他时刻念想着,解救身处水深火热的齐国人民,帮他们变更国籍,更改纳税机关。当然,这需要齐国主大力配合,让他的子民在水深火热的基础上,雪上加霜。然后把那些“敢打仗,打硬仗,仗打赢”的斛(hú)律光,兰陵王高长恭,一并送往西天极乐世界。
日期:2017-06-22 13:29:44
公元577年,宇文邕第一个五年计划,初见成效。他攒足劲,向北齐发力。将磨了五年的刀“霍霍向齐国”。作战之中,宇文邕以皇帝至尊“登城搏战”,甚至有次亲身攻进晋阳城里,但惊险的差点被齐军关门打狗,堵在晋阳城里,好在齐军关闭城门时,因死尸太多,城门被死尸挡住,没能及时关严,宇文邕趁着这个机会才杀出去。
这是个不愿意坐在后面、闲不住的主。喜欢以身试险。而冒险对他来说是一大乐趣,即使以生死相搏。
而对手齐国皇帝高俨,在晋阳时,为了讨老婆欢心,带她到真正战场上,观看战争大片,不过这是一场由齐国主演败方的电影。战场上的断手、断脚、挑破肚子流出来的肠子,还有士兵各种姿势的死法,以及被射死的马匹,死马嘴角还留着血沫子,战马身上像糖葫芦的支架一样,插着数支露在外面的箭杆,夹杂在人的尸体之间。
战场吹来一阵血腥气的微风。斜支着写有“齐”的大旗,“啪嗒”一声,掉在地上的一摊血泥里。
一副鲜血绘画的地狱场景,吓的高俨和他媳妇目瞪口呆,随后失魂落魄、狼狈不堪逃离。齐国皇帝带上自己心爱的老婆,一路向南,往陈国方向逃去,准备组织流亡政府,或者谋取一官半职,但还没到边境,齐国大臣把他当作商品,卖给了宇文邕。
齐国灭亡,北中国统一。
第一个五年计划,宇文邕将死对头干掉。如果没有什么问题,第二个五年计划,是攻下陈国,车同轨,书同文的日子就不远了。
日期:2017-06-22 18:33:39
天妒英才,灭完北齐的第二年,三十六岁的宇文邕,挂了,不用向天借五百年,再借五年就行。但上天吝啬,不愿让他继续表演精彩故事。这件事也说明,养好身体,才不至于,志比天高,命比纸薄,空余千载恨。
宇文邕死后,由他的二十岁儿子宇文赟即位,这是与齐后主的“暴虐荒淫、滥施刑罚”,不相上下的角儿,宇文赟对于老爹的“二五”不感兴趣,他只知道,如何让自由的意志不受阻碍,让身体尽情的舒展,要风得风,要雨得雨,要娘们有娘们,要皇后,能一口气立上四个,在无限制的纵欲中,他的身体,越来越轻飘,像是要升天做神仙。不,连神仙都不如他的生活惬意舒服。他拒绝位列仙班,便从云端掉了下来,摔进了地狱。
掏空了身体的宇文赟,病死在他继位的两年后。
败家子的死,并不能从新恢复宇文邕的辉煌,潘多拉的盒子打开,即使再关住它,也无法阻止连锁性的暗流涌动。鉴于继承人七岁小儿宇文阐,未满十八周岁,走之前的宇文赟,给儿子宇文阐找了监护人---他的老爷杨坚,也是后来的隋文帝。
这相当于把兔崽子交给大灰狼看护,大灰狼毛绒绒的爪子,轻轻撩抚小兔子背上的软软嫩毛,传递关爱的温暖,脚掌上利爪在灰色发硬毛发的覆盖下,若隐若现。只要大灰狼愿意,它随时可以撕碎耳朵一摇一晃的小兔子。
权力与死亡往往如此接近。
七岁小儿的位置让人垂涎。对于杨坚,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权力,摆在他面前,他不会不珍惜,他会毫不犹豫的将权力牢牢的攥紧在手里,宰掉那些敢于和他抢夺的人。
过了六个月,大灰狼的眼里漏出凶光。监护变成了监禁,杨坚踹开他的外孙,宣布“大隋成立了”。
日期:2017-06-23 09:27:06
是年581年。
这年李渊十六岁,他的姨夫--隋文帝杨坚,给李渊介绍工作,地点在古代的中南海,给姨夫当保镖--千牛备身。
这样的保镖,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。
千牛备身,高级禁卫武官,全由高官子弟充任,基本上由三品官(部级,约相当于今天的省长)的子弟,才有资格充任。普通的子弟,等自己老子混上三品再说吧。
想想看吧,为皇帝的站岗的,是各尚书(部长)、省长们的儿子。这些人,从小看到国家行政如何运行,皇帝如何处理各地奏状,各官员如何与皇帝融洽关系。在皇帝身边,虽然只是保镖,但耳濡目染之下的点点丝丝,对于还没跨入官僚阶级的小年轻们,这些学习机会弥足珍贵。
另外,大家还能混个脸熟,有利于增强感情联系,一起团结在大隋皇帝为核心的统治下,做好一名大隋的螺丝钉。此外,互为同僚的千牛备身。形成了一个小圈子。此后,升官的时候,互相提拔,危险时,也拉兄弟一把。
李渊的姨夫,是个工作狂,常常到了饭点,还在开会。某种意义上,是因为制度转变的问题。以前中央只选出各地郡县长官,至于郡县长官的佐助官吏,都是由他们自行辟属,所以能看到中央派出的官员,却要借助当地的世家大族子弟,充任佐助官吏,以至于形成代代推荐,代代传承的门阀士族,这些士族还有属地性质,例如什么清河崔氏、范阳卢氏之类的。
杨坚的时代里,他要搞新型中央--地方关系,佐助官吏也必须由中央任命,以此达到了中央牢牢领导地方,地方唯中央马首是瞻。
日期:2017-06-23 13:31:19
这样的全新的人员安排,让世家大族都快没饭吃了。而原先闲的无聊的吏部,一下子忙的不可开胶。然而,新成立的六部尚书,只管辖自己的职权内事务,但天下变动的事情的太多,一些地方呈报的行政事务,根本不在六部的职权管辖范围,所以,他们也没有权力处理,不得不层层上报,直到传达杨坚的案子上,忙的杨老头天天为了芝麻点的破事情审查。
因为制度原因,杨坚万事亲力亲为,但这成了李世民笑话杨坚不信任下属的铁证。
应该让李世民看看《盛唐政治制度研究》,看看他的时代运行流畅的制度,恰恰发源于隋文帝杨坚时代,而制度总需要不停的完善之中,李世民只看见了树上结的果子,却没有看到果树是如何慢慢成长的。
先磨刀,再砍柴,亘古不变的真理。但杨坚创设了太多的新制度,影响了之后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,以至于,他要砍的柴太多,忙的时候,以至于不得不拿着砍钝了的刀,砍起柴来。
磨刀不误砍柴功,但现实是磨刀的时间不够。
杨坚发愤图强,抱着不审完发票,坚决不吃饭的决心,带领大臣坚持空腹工作。而作为保镖的李渊,这种情况下,乘與未动,他就必须好好站岗。去食堂吃饭,是不可能的,只能由食堂将饭送过来,卫士们有时要站着吃工作餐。
上到皇帝,下到禁卫,未健全的制度让所有人都成了受害者。
李渊千牛备身的工作,是一份无聊,但有前景的工作,毕竟常在领导面前走动,意味着你还能闻到权力的气味,看到权力的颜色,听到权力的声音,还处在权力的附近。说出去了,也是见过世面的人。
这期间,李渊结婚了,对方是神武公窦毅的女儿窦氏,此人舅舅是宇文邕,曾经被宇文邕养于宫中。
日期:2017-06-23 19:15:18
窦氏比较特殊,对于求婚者的挑选方式异于常人,非拥有神箭手的资质不可。好在李渊作为千牛备身,射击科目不过关,那会被同事取笑。所以,李渊成功创造雀屏中选的成语,没有什么悬念。
虽然成语由李渊创造,但无论如何,窦氏都是李渊努力争取而来。这父母缘分的始末,一定传到儿子们的耳朵里,以至于这些小屁孩,从小苦练射箭,以便于将来讨媳妇用,但讨媳妇没有上,但却用在了自家人身上,这是后话。
婚后两人关系和睦,两人十四年间生了四个孩子。这段时间,李渊才纳妾一位万氏。相比较此后李渊进入长安,纳的一发不可收拾。显示了李渊虽然好色,但一直刻意压制,同时也说明他对窦氏感情很深。
此后李渊外放当官,第一个官职便是谯州刺史(市长),之后便是岐州、陇州刺史、荥阳郡、娄烦郡太守(隋炀帝改州为郡,实际还是市长),还做过主管全国军火库的二把手(卫尉少卿)等工作。
隋炀帝杨广
从581年起,时代先后经历了隋灭陈,杨坚死,杨广继位,杨广就是那位聪明过人--聪明过头的隋炀帝。
杨广,一位打破多项纪录的皇帝。比如开凿世界最长运河(至今无人打破),第一个派兵打琉球(今台湾)的皇帝,第一个中原王朝跨过兰州,到过大西北皇帝,第一个指挥高达一百多万军队打仗的皇帝。
杨广充分发挥自己的好大喜功的精神,在全国开展多项大型工程。如营建东都洛阳,开凿大运河、修长城。如果那年头,也有“感动大隋”年度获奖人物,那么非杨广莫属,还要为他颁个全国建筑总设计师的称号,再拍个纪录片,叫做“大隋八大奇迹”,逐一列示他的
日期:2017-06-24 09:40:51
各项成果展览。
杨广好大喜功,那么他必须要做出大量的业绩,超过那些皇帝同行们,而武功就在列表之上。如果跟突厥单挑,做军事防卫,可以理解。但杨广派陈棱率兵万人,攻打当时鸟不拉屎琉球,并杀掉国王,俘虏数千人而回。
纯粹是闲的。
后世同行朱元璋老兄,专门批评隋炀帝此事“徒慕虚名,自弊中土”。
另外,杨广先生亲自到达青海、张掖(今甘肃张掖),与高昌王等西域二十七国国王,大宴数日,让这些没有见过世面的小地方来的国王,见证大隋的强盛,而不是进了一座县城,认为这就是国都的可笑故事。让他们感受自己的渺小,为自己的那点家底愤恨不已。从而羡慕大隋的繁华富庶,紧紧的跟在大隋的屁股后面,坚持大隋的领导。
让他们自卑去吧,这大概就是杨广先生的优越感来源之一。人类思考本质上就是对比,优越感来源与比较,世界上能有几个人,在和任何人对比后,将所有样本比较的无颜见人。
而杨广先生在那个时代,他有资格说,你们都不如我。
有人说,此番西行,他稳定了当时的西部边疆。
实际上,隋炀帝此行结束后,设置的青海四郡,随着内乱很快就失去了控制。
稳定,靠的是实力,而不是巡游,以巡游为借口,无法掩饰那些背后炫耀的想法。
另外,这种巡游,让民众苦不堪言,如果你清楚草民出身的朱元璋,严禁县令下乡考察,你就知道老朱的苦心了。上面来人,所有消耗,全部由地方承担,这就要临时征调民众的物资、劳力,小老百姓们家底盘剥殆尽,乃至民不聊生。
西北人民,看到隋炀帝,一定很发愁。
日期:2017-06-24 13:04:57
最后一根稻草
612年,杨广一征讨高句(gōu)丽,领兵多达一百一十三万,相比他的父亲杨坚讨伐高句丽的三十万,将近四倍之多。人太多?不,杨广先生要的就是这个气势,为了给高句丽增加阴影,号称“二百万”。而同时期的高句丽全国人民,也就三百多万,这么多人,是要玩挤地铁的游戏吗?
高句丽国土上,人口瞬间上涨近30%,让高句丽感受到无以名状的惧怕。高句丽一直有一个当东亚强国的梦想,但杨广认为这终究只是个梦,也就能想一想,为了帮他回到现实,派出百万壮汉,要把对方打趴下。
但人多,除了吃饭多外,力量没强大到。
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?
目录
下一页
【网站提示】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,请向本站举报。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!
举报
© CopyRight 2019 yiduik.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.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.